6 月 21 日消息,OpenAI 首席執行官薩姆・奧爾特曼(Sam Altman)周三表示,Meta 曾向某 OpenAI 員工開出 1 億美元(現匯率約合 7.18 億元人民幣)獎金來挖人,但未能成功。事件核心解讀
-
天價博弈
Meta為挖角OpenAI關鍵人才(傳為高級AI研究員)開出1億美元總包(含股權),仍遭拒絕。這遠超硅谷頂級人才的常規待遇(資深工程師年包約50萬-百萬美元),凸顯核心AI人才的稀缺性。
-
OpenAI的反制能力
盡管Meta開價驚人,但OpenAI通過多重策略成功留人:
-
匹配待遇:迅速提升薪酬/股權方案,縮小與Meta報價差距;
-
科研特權:提供頂尖算力資源(如優先使用GPT-5訓練集群)、參與前沿項目的機會;
-
文化認同:強化“用AGI改變人類”的使命驅動,抵消純金錢誘惑。
-
Meta的困境
CTO博斯沃思(Andrew Bosworth)的公開回應實為危機公關:
-
承認失敗但淡化沖擊(“OpenAI待遇本來就好”);
-
暗示Meta已盡力(“我們開出了市場頂級條件”);
-
轉移焦點至長期戰略(強調Llama開源生態的吸引力)。
行業深層趨勢
-
人才定價體系重構
職位層級 |
傳統薪酬范圍 |
當前AI頂尖人才溢價 |
資深研究員 |
$50萬-$100萬 |
$200萬-$1000萬+ |
核心團隊負責人 |
$100萬-$300萬 |
$1000萬-$3000萬(含股權) |
巨頭為關鍵人才支付的溢價已達10倍以上,初創企業更難參與競爭。 |
-
非貨幣化競爭成為關鍵
-
OpenAI的“人才護城河”策略
-
捆綁協議:核心員工簽署高額競業條款(離職后股權作廢);
-
動態調整機制:每季度評估薪酬競爭力,即時調整股權獎勵;
-
心理契約:通過“拯救人類”的宏大敘事強化忠誠度(員工自認“使命代理人”)。
對行業的影響
-
初創企業困境加劇
頭部公司年薪千萬挖人,使初創公司僅能依賴兩種策略:
-
地緣技術競爭升級
美國頭部企業通過天價薪酬虹吸全球AI人才(尤其吸引中國、歐洲頂尖研究者),進一步拉大技術代差。中國公司如百度、字節跳動被迫跟進高薪爭奪,但受制于算力訪問限制。
-
長期隱患浮現
關鍵啟示
“1億美元挖人失敗”標志著AI競爭進入“超限戰”階段——人才價值評估不再依賴傳統標準,而取決于其對戰略級項目的邊際貢獻。當OpenAI能用“改變人類歷史”的愿景抵消1億美元誘惑時,Meta等追趕者必須重構人才策略:除匹配薪酬外,更需打造能承載頂級人才野心的技術愿景與資源平臺。
未來半年,若Meta無法在Llama 4或AGI原型項目上取得突破性進展,或將觸發更多核心人才向微軟/OpenAI陣營回流,進一步固化頭部格局。這場戰役的勝負,已不止于金錢。Meta 曾接洽初創企業 Perplexity AI 探討收購可能,但交易終未落地。 |